昨晚夜里二点半,刺耳的电话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一看是千里之外的大哥打来的电话更是让我立马惊出一身冷汗,第六感觉是大事不好,肯定是八十六的老母亲有病了。吓得我声音发颤,语无伦次地问大哥:“大哥,怎么了,老妈有病吗”?
“是啊,我起床去厕所,一看老妈的门开着,我推门一看,老妈在床沿边爬着呢?屋里老妈的大便器全是稀大便,估计拉肚子了。”大哥给我讲述事情的大概情况。大哥把老妈抱上床,把大便器给老妈刷洗干净,给老妈倒杯热水吃点药。并仔细地询问老妈还有哪里不舒服,哪里有疼痛没有!
还好老妈头脑清醒无大碍, 她说别的没什么,就是胳膊有点疼。屋外的寒风怒吼着,漆黑的夜里,大片大片的雪华漫天飞舞着,多年不遇的大雪再加上极度的寒冷让今晚的夜显得更黑长更冷,也更可怕……!
看着屋外到脚踝的大学,让大哥打了个寒颤,从头凉到脚,寒风夹裹着暴雪扑的大哥挣不开眼睛。大哥艰难地挪到到小区的诊所里,给老妈拿了止泻的药和伤湿止痛膏,又转回家给老妈吃药,把伤湿止痛膏给贴老妈的胳膊上。真是辛苦了也是六十多岁的大哥了!
也许是大哥岁数大了,想法多。收拾好老妈的一切,大哥有些后怕。再也睡不着了,给我们几个打电话说说情况。 大哥怕八十六岁的老妈病重了,有了意外。
第二天早上,大哥二姐和两个侄子开车送老妈去医院,车子在下过雪的路上艰难地移动,路上全是结过冰的雪,路又滑又硬。
到医院里给老妈诊治的大夫直接告诉大哥侄子们,轻微骨折,需要手术治疗。
二个侄子楼上楼下的跑,办理住院手续,验血、验尿、做心电图……做一系列的检查准备手术前的全面检查。
俩个侄子忙前忙后地跑各种手续和交费,大哥二姐看着老妈,给我们打电话告诉老妈要手术的事情!
还好,从十一点二十进手术室到下午尽三点才出手术室。远在外地的二哥大姐和我着急地在煎熬中渡过。双收合十在心里默默给老妈祈祷,祈祷老妈的手术顺利成功。
上天保佑,老妈手术一切顺利。从手术推出来了,大哥二姐和二姐夫还做我外甥,俩个侄子和侄媳妇们带着重孙子们都来看望老妈,全麻还没彻底醒过来。
从老妈推出手术室到完全清醒过来,我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老妈看着一家人,又望望到她的重孙子。示意让孩子们都回家吧。这么冷的天别让孩子们感冒了!
听大侄讲,大夫说要住十天半个月的院,真的多亏家里的亲人们呀!又得辛苦大哥和侄子们来回折腾于家和医院之间了。
祝愿我的老妈早日康复!
其实老妈是我们村里最幸福的老人了,村里的人都羡慕老妈的晚年幸福生活。村里好多的中年妇女都用老妈的现在生活做标杆,都希望他们的晚年能过上老妈的晚年生活就是最大幸福的了!
老妈是她们那个英雄妈妈时代中的一个缩影,她们在鼓励多生孩子的政策下都听党的话,用现在的语言讲,都是好公民,听话的公民。出生于民国初期的老妈还有着比较传统的多子多福的思想。所以,鼓励多生孩子的政策和传统多子多福的思想,再加上听话的好公民,在那个年代里自然而然地就成为多子多女的英雄妈妈。
老妈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五人,一生受太多的苦和累,吃不饱穿不暖,受尽了苦难和委屈。可老妈没喊过一声苦,诉过一声怨,一次没打过我们兄弟姐妹。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爱心和呵护……。
老妈的辛苦和付出没有白费,付出就有回报,乌鸦反乳之恩,羊有跪乳之情。我带老妈去瞻仰她这一生最崇敬的毛主席遗容。让她亲自给她敬爱的毛主席送鲜花。带她去登梦想中的天安们,带她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在天安门、故宫们前给她拍照留念。
别看老妈岁数大,思想可进步着呢?老人要求去爬南京的中山陵,去看看 的陵墓,十多年前老妈就去过中山陵,认真聆听工作人员讲解听看孙中山的生平事迹,观看孙中山先生的大理石雕刻遗像。七十多岁的老妈是一口气爬上来的!
就在2017年的国庆节,大姐带她去南京小住,老妈又去中山陵,大姐二姐都劝阻老妈别爬中山陵了,一是爬上去也参观过,二是如今岁数大了,八十五岁的老人了,还能爬得上去吗?
有信仰的人什么时候都能成大事,老妈凭着对孙中山先生的信仰,八十五岁的老妈再次等上了中山陵!在中山陵的顶峰许多人都给老妈竖起了大拇指!
二哥带老妈去看上海电视塔,带老妈游黄浦江,带她去南京路逛街。让老妈看看繁华的大上海,让她了解南方和北方不同的生活习俗,体验饮食的差别!
平时大哥大嫂对老妈百依百顺,问寒问暖十分孝敬,生活起居照顾的无微不至。如今四世同堂儿孙满堂,膝下承欢,一副天伦之乐的和谐画面。
不要说别人羡慕老妈的晚年幸福生活,我也羡慕呢?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冲,我们这倒霉的七零后们是独生子女政策最好的执行者。
在我们该结婚的年龄,提倡晚婚晚育,我们执行了,在我们该生育的年龄,国家适应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好”,“国家帮你来养老”,“要想富,少生孩子多栽树”……这些到处都是的标语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啊。到了我们不能生育的年龄,国家又奖励生二胎的政策了……!
倒霉的七零后们,我们和谁有深仇大恨呢,“这么好的政策”都让七零后们赶上了呢?记得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有关七零后的话题:七零后们是赡养老人的最后一批人,也第一批没人赡养的人。
我不知道这句话的真伪,希望不是传说中的这样,但这至少说明我们七零后的悲哀吧!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都是一个孩子的父母,可我们老了时候,谁来负责我们的衣食住行呢?
哪里还会再有我老妈的生活状态,在外工作的儿女能带她去不同的城市旅游,在家的女儿照顾她的日常生活,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老妈的晚年生活照顾的井井有条。病了床前有人端茶倒水,请医喂药的。平时生活起居有人照顾!可我们呢?
我们七零后们只有一个孩子,平时工作都忙的孩子们团团转呢?还有他们自己的后代要养育。哪里有时间照顾我们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吧?我老妈的还是传统的中国式养老方式,生儿防老,我养你小,你养我老的家庭养老。
可我们这一代人呢,生在不同的时代,长在不同的时代,又遇到不同的政策。当然我们的养老方式也肯定不一样了。
哪么等我们这代人老了,怎么办?去哪里养老呢?谁来养我们呢?都是一个大问题,都是让人值得深思的大问题?
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为了给儿女减轻负担,为了我们自己有个幸福的晚年,为了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大家庭,老年公寓是我们这代人最好的去处!
有集体的管理模式,有共同的工作人员,相似的人生经历,同样的老年人生活!虽说有不同的爱好,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性格特点,但我们有一个同样的时代,有共同的特点!极大的共性:我们是独生子女的父母!我们都只有一个孩子!
我已想好自己老年的生活去向,和志同道合的人,和性格相似的人,和亲朋好友相约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风景秀丽的老年公寓一起结伴养老,你准备好了吗?
本名陈艳丽,笔名梅娟祖籍河南人,现居住于唐山市丰润区。中华精短文学冀东分会会员,文章曾发表于《唐山广播电视报》以及其他网络媒体!
梅娟,有着梅花一样不畏严寒的精神,有着杜鹃花火红一样的热情。比较喜欢文学与诗歌。
在工作闲暇的时间里,喜欢看看文学书籍,诗书吸取精华来补充自己的精神营养,偶尔也抒发一下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感想。